凯恩斯认为 有效需求是决定充分就业的关键因素。有效需求是指消费者和企业愿意并能够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。凯恩斯在其著作《就业、利息和货币通论》中提出了这一概念,并强调有效需求不足会导致非自愿性失业,从而使社会无法实现充分就业。
详细来说,凯恩斯认为:
总需求水平:
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。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。
有效需求不足:
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非自愿失业和经济衰退的根本原因。当有效需求不足时,即使价格、工资和利息率等自动调整机制能够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,也无法消除非自愿失业。
心理因素:
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“三个基本心理因素”,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、心理上的灵活偏好,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。
政府干预:
为了实现充分就业,政府需要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,例如增加公共开支、减税或增加投资,以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。
凯恩斯的理论强调了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角色,认为在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严重时,政府应通过干预经济来刺激需求,从而实现充分就业。这一理论对20世纪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,特别是在大萧条之后的罗斯福新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
声明:
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